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最值得备考的作文话题是什么?(请为考生转)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押题理由

2017年至今,各类明星真人秀、选秀节目的口碑和收视率频频下滑,文化类节目扎堆播出:

《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让人们重新捡起诗书;

《信·中国》感人至深,让人们再次领略到书信之韵;

《同一堂课》将文化融入课堂,让人体会到传统国学之美;

《百心百匠》等纪录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


它们如一股清流,让传统文化深入普通人的生活。2018年3月两会上,“传统文化”成了当仁不让的热词。从教育部长到文化部部长,从知名互联网企业家到著名作家都在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言献策。从政府到地方,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诗词大赛、知识讲座等开办得如火如荼。“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更是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精神内核

爱国情怀,奋发铸脊梁

鲁迅先生有段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爱国主义的薪火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立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

朱光亚: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这几句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1950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合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当时的朱光亚,是个在美国核物理学的天地里如鱼得水的科学家,祖国的召唤让他激情难抑,他毅然告别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待遇,告别女友取道香港回国,并将之后的人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着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朱光亚火一样的爱国激情。


崇德修身,风范永流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崇尚道德修养,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修身”是行万事的基础。而在“修身”之后则要“齐家”,美好的德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极容易在家族中沿袭,古代的世家大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到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品行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风流宰相谢安:名士风度之大成者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魏晋风流”,魏晋时期为后人留下了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等典范。而这其中,集名士风度之大成者,是谢安。


谢安不追求高官厚禄,出身名门的他性情闲雅,善行书,通音乐,却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纵情山水;谢安有匡扶时弊的担当与才华,当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为了支撑谢氏门户,他出山竭力辅政,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指挥堪称传奇的淝水之战,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谢安为人旷达洒脱,他在功名极盛之时急流勇退,交权归隐。既有精神意趣上的玄远超越,又有社会伦理上的勇敢担当,儒道相融的名士人格,在谢安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确姿势

创新,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2018年1月,一套甲骨文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古老的甲骨文被搭配上各种色彩,做出卡通化的动态效果,演绎出“女神”“赞”“上天”等网络流行语。从龟甲兽骨到电子屏幕,远古文字与流行表达的跨时代联袂,引发网友惊呼:“甲骨文竟然这么有趣!”镌刻中华文化基因的甲骨文就像一块块高质量的“文化原石”,用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既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也让这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生机。


而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文化综艺《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能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是因为它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令现代人重新领略到了《苔》《定风波》《墨梅》等诗词文化的魅力。

经典素材


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2015年开播至今已经第四季,抒发中华儿女不忘故土、落叶归根、思念家乡、守护家园的赤子之情,透视中华儿女继承民族优秀传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基因,表达中华儿女致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必胜信心。领导人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人的乡愁可以寄托在很多东西上,而央视的纪录片《记住乡愁》选择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记录的内容不同,但镜头下事物承载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萦绕在亿万中国人心头的乡愁。所以我们期待,《记住乡愁》能够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成为中国人释放乡愁的又一个出口。”(《人民日报》)


《记住乡愁》第三集《明月湾村——讲和修睦》向我们讲述了太湖深处西山岛最南端明月湾村的故事,展示出中国和文化传统的一个当代活标本。而第九集《街村口村——自尊自强》,讲述的是祖国东北边陲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故事。赫哲族人口极少,他们的乡愁,就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这部百集大作像是一部长长的气象万千的画卷,可贵的是它引领我们走进普通的院落,走近淳朴的乡民,从他们讲述的那一段段的天事、地事、人事,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的温度和硬度,更像是一座巍巍的人生精神的坐标。


《记住乡愁》力图打捞那些影响人们日常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道德观念,这些融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伦常,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也绵延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回响。这是一种信仰与坚守,使得文化传承的脉脉细流静静地流淌在每个普通个体的心间,维系着宗族之根、血亲之根、文化之根。——“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我在故宫修文物》: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3集纪录片在聚集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用目光穿透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文物修复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这或许就是“燃”,纯粹地、执着地、充满敬畏地做一件事。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而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与文物修复一样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的相遇”。“空口袋立不起来”,一些热衷大投资、大场面的文化产品,即便全是高清航拍、数字特效,也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白。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以“工匠精神”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如果你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是因为你不够好。

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要知道,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即使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下戏说,止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


精美的大座钟,即便是上百年前制造的,在匠人的精心呵护下,仍然可以运转如常。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样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当此之时,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传统“污名化”。“为往圣继绝学”,终究是要落实到实践之中去。领导人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长河里,既需要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需要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才能让文明古国的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当修复无痕的文物被送去展出,网友的弹幕纷纷感叹,“看到这里居然泪目”“表白修文物的男神女神”“致敬中华文化”。这些情难自禁的年轻人们,或许不会真的投身文保事业,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肯定会有更多理解和认同。一部纪录片,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谓殊为不易;而更多的文化产品,如若能有同样的效果,那就善莫大焉。(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传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在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在之前我国入选“非遗”的还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中医针灸、端午节、中国剪纸、篆刻、京剧、皮影戏、珠算等三十多项。2018年1月26日,中国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说“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良渚让我们找到属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根’。” )


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经典咏流传:一场净化国人浮躁的文化盛宴


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步步走来,被观众所熟知,这类节目不乏寓教于乐的娱乐因素,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温度。


对于《朗读者》的火爆,也许制作人董卿在札记中的知而设问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同样类比到《见字如面》可以说“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样的——“很久了吧。”有学者说,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类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如此推崇的原因。人间情感突显文学之美,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在书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有人也不赞同现在这种以传统文化博眼球的综艺节目。但让观众在电视荧屏上邂逅“诗与远方”,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文化节目,至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有人肯读,有人肯听,有人和我们一起回忆,那真的是再幸运不过的体验了。


文化节目受到热捧,正是传统文化再一次复兴的大好时机。这些年我们教育者为了推广传统文化也做了很多工作,提倡国学、重视书法、语文改革……传承传统文化,让经典浸润我心。当我们不断地亲近经典,真正地进行经典传播时,我们找到了更利于扎根的沃土,这个沃土是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


而更能带来启发意义的是,从几档节目的热播能够看出,其实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在清晰的赛制、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好的内容不仅不会被遮蔽,反而会焕发出更富有朝气的生命力。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书信、一段段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光泽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一定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周国平说过:我们的国民素质,差就差在缺乏人文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当然不能依赖综艺节目,但真正优质的综艺,就是有这种追求。在今天太多无聊无趣的节目泡沫中,白玉微瑕的《朗读者》、《见字如面》出现,堪称惊艳。即使这是娱乐泛滥的时代,浮躁不堪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也绝不仅仅只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


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而至心灵空虚,信仰缺失,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共识,国人在并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主观崇尚者众,又因无意从物质世界跳出看精神内涵而至精神匮乏,道德迷失,信仰匮乏。游离在叹息与希冀之间而不觉!


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主导思想,精神决定成就,文化繁荣如宋朝,是民族之幸,精神昌盛如汉唐,是国家之幸,历史是过去,文化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学者感慨中华如此优秀之文化遭遇而今的落寞,也定当悲痛不已!


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甚至于一些社会决策也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们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静不下心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文化浮躁的氛围中,文化生活似乎越来越与真、善、美渐行渐远。


抑制文化浮躁,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每个人沉下心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全社会才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


文化节目是路标,路还需要自己走。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恰逢其时。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教育譬如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新选择。传播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业也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传统文化衍生品也正在获得市场关注……如果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反过来产业发展又可以为节目创作提供新鲜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将成为文化类节目很有价值的外延意义。

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备考?


陈继英: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水平评估及示范高中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地方骨干教师培训讲师团”专家,深圳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专家。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构建者,其作文教学研究在全国颇有影响。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或上示范课100多场次,受到各地专家和广大教师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


高考作文命题与写作历来是广大考生关注的重心,因此,这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备考策略。那么,2018年的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备考,并在高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呢?

一认清命题走向


备考就像射箭,准备阶段一定要瞄准靶向,这样才会射中靶心,所写作文也才会取得高分。


那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怎样的走向呢?


(一)近三年来,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尽管基本相对稳定,但还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稳中有变,形式灵活,不固守、不保守。例如,2017年全国一二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全国三卷是命题作文,北京是命题作文,天津是命题、话题与新材料交融而成的命题形式,江苏、浙江、山东是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


2.近三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保持新材料命题趋势,但写作指令任务却灵活多变。例如,2015年全国一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2016年是新材料作文隐含任务驱动的漫画作文,2017年又运用了新材料作文+多项任务驱动型命题: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③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的任务驱动,指向社会实践应用,增强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性,写作的对象性也大为增强。


3.命题材料类型,也常常灵活变化。近三年高作文命题的材料类型有漫画材料,有现实事件材料,有观点性材料等等;前几年,还有多项材料、寓言故事型材料等。考生一定要注意,命题材料类型不同,写法就不一样,因为材料作文命题的类型对考生审题、构思、思维等写作能力的制约性很大。


(二)从命题内容看,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突出政治导向性——弱化政治色彩——渗透政治因素——强化“立德树人”,突出“高考育人”的功能几个发展变化阶段。2015年全国高考一卷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打电话,2016年根据漫画唯分数论写作文,2017年用“一带一路”等12个关键词作为命题材料,即呈现立德树人命题趋势。


这样的命题内容变化,值得考生注意:


(1)不断向“立德树人”,“高考育人”功能转化,意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华价值观、文化自觉;也越来越注重“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正视现实困惑、勇于担当,提升人生境界”等思想内容的引导,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命题思想。


(2)越来越贴近时代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逐年加重体现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三)高考作文在写作能力考查方面,呈现了如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考生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考查,突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性的考查,强调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逻辑性思维;


3.在题目的审题与构思方面,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仍有门槛,强调构思有层次,结构完整(构思的外化),提倡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但更注重正确思维的引导。


二备考要有的放矢


认清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之后,还应有的放矢的备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认准高考作文“的”是什么?


这个“的”就是高考作文的考核重心。这个重心又是什么呢?一是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与能力,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四是文章构思与语言运用。


提升理性认识水平与能力,促进考生自己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考作文备考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备考方法与策略。如何提高考生的理性认识水平与能力并促进考生自己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呢?


(一)要实施“人”与“文”统一的训练。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人”来改变“文”,通过作文训练逐步改变“人的思维”,写出有思想的作文,最终达到改变与培养人的目的。不少考生平时一天到晚只知道做题、刷题,习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漠不关心,不做深度思考,长此以往,认识思维的敏感度钝化,理性认识思维能力的提高受到抑制。所以考生必须改变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要关心社会现实,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要对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思考。例如,2017年全国高考一卷作文命题,选取用“一带一路”等12个社会热点关键词来命题,有的考生对“一带一路”具体内涵就不了解,认为“一带一路”是讲环保问题,这给写作文带来很大麻烦。再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街上乃至校园的宣传栏里都有张贴,北京2017年高考状元王成泰讲过这样一个事实:老师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选择一个词为题目,做一个演讲,但班里所有同学都不知所措,有同学说,我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怎么用那个词讲出来呢?但后来发现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贴着呢,大家怎么会视而不见?这告诉我们,备考要改变考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要对习以为常的事情多问为什么,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提升理性认识水平与能力并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笔者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人生语文”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强调以培养语感、思维能力与深度思维的习惯为核心,以读写互动、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学生人生发展的语文根基。这实际上是从根本提出了学生读书学习与丰富智慧,提升写作能力与增强家国情怀的途径问题。同学们平时上课也要联想到社会生活实践,应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思考,这样就不仅提高语文素养,而且会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认识能力。


(2)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用“感悟剖析社会现象素材”取代“死背素材”的方法。


一些同学,习惯于在考试前背记一些写作素材,这样的方法不是不行,而是事倍功半,考试实践证明,背记的素材常常用不上,即使用上了,好多也常常不合论证逻辑,与论点若即若离。好的方法,应是用“感悟剖析社会现象素材”的方法取代“死背素材”。例如,对于一些人从日本买很多马桶盖这样的素材,我们就应该思考它可论证什么观点:一个马桶盖很多国人要到日本买,说明什么?一是国货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国人要有工匠精神;二是国货的科技含量要增强,要将高科技与人民的实际生活需要结合起来研究开发产品(日本的马桶盖既环保又有智能自动冲水装置);三是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审辩式思维,在日本购买智能马桶盖有无合理性?其合理性在哪里?这对国人提升服务质量,研发产品以及做事做人有何启发?经常这样对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在考场写作中才能灵活而多角度地运用素材,也才会写出高分作文。


三培养作文的思维构建力


真正的高分作文,既有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分析,又要有文章整体的精心构思,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提高文章的构建水平,要从审题、拟写标题,到文章开端写作,到主体段写作,再到整体层次构思,都要做认真训练。请同学们阅读下面2017年全国一卷这篇高分作文,看看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广东一考生


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在共享单车中,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是快速。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来的“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孔。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发达的高铁网。你们也许无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用马拉火车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正如你们所见,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绚烂的风景线。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筑建“生态中国”。这些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国对减轻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是高速的,更是绿色的!


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的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

思维构建分析


审题立意方面:该文根据题意和写作任务指令选择了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三个关键词,抓住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的关联点,都是科技带来的新事物的特点,确立了中国是一个崭新的科技大国的中心论点,告诉“外国青年”中国在科技之光照耀下是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国家。立意切合题意,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一致。


文章构建方面:采用总分总构建思维方式,提出观点后,总写中国速度,再由大速度讲到小速度,最后进行总结。尤其每个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表述清晰明确: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科技之光带来的“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这四个中心句架构起全文的整体思维支架图,既让全文思路清晰,也让观点醒目耀眼。


拟题、开头与结尾方面:该文拟题为“科技之光,照耀九州”,简洁醒目;开头写“在你们面前,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结尾再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照应,然后再写“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不仅使全文首尾圆合,形成了整体结构的美感,而且处处扣题,处处突出中心论点。


这样的考场佳作,对我们写好考场作文,有什么启发呢?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掌握文章写作的几种建构图式,例如,分列思维图式、递进思维图式、总分总思维图式,类比思维图式、对比思维图式等等。这些方法平常看作文时要留意,写作文时重点练习。


来源|国文锋语微信公众号,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最新语文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2018高考作文10大作文主题大预测和热门素材大盘点

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五)语文

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卷(一)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最后压轴卷 语文试题

东莞市2018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模拟考试语文

普通高考试仿真卷2018届高三语文(八)

全国百校联盟2018年高考名师猜题保温金卷语文

1-6年级部编版语文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名卷

衡水金卷|普通高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

押题|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语 文(一)

押题|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四) 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